予曾经验多人,不问发热、汗出、谵语、口渴饮冷,但见无神,便以大剂回阳饮治之,百治百生。此皆六步之中,亦有从阴从阳之浅深,药性亦各有专主,均可变化推衍,增减随宜。
阳明乃气多血多之腑。法宜温中除湿,如桂苓术甘汤,理中加砂、半、茯苓之类。
觉而心怦怦焉,悸乃益甚。周身毛窍乃太阳寒水气化出路,风寒之邪外干而不得入,逆于皮肤,抑郁生热,故周身作痒。
由中宫气衰,转输失职,阴邪痰水堵塞胸中,只宜温中醒脾助正,胸满、痰水自去也。 从内而出者,皆是阳虚阴盛之候。
亦并不知"伤寒"何所取义也。法宜攻下,如大小承气汤,白虎汤之类。
身中无气则无神,故曰死。鬼者,阴之灵,血之主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