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以见阴阳异位之故,又以见阴从阳转之义也。因病患所禀之阳气有不同,而受邪之部位、阴阳更不类,故阳有多少,热有微甚。
斯时头项强痛已见,第阳气闭郁,尚未宣发,其恶寒、体痛、呕逆、脉紧,纯是阴寒为病,故称发于阴,此太阳病发于阴也。阴阳升降,以关为界。
且邪留腠理之间,半表之往来寒热虽同,而半里又有夹虚夹实之悬殊。以阳明表症本自汗出不恶寒,故加“虽、反”字耳。
”答曰∶“假令夜半得病者,明日日中愈,日中得病者,夜半愈。见得汗下后表未解者,更行桂枝汤,是治风寒之常法。
虫食其脏为惑,上唇有疮,其声哑。脉阴阳俱紧,反汗出而咽痛吐利者,此阴极似阳,肾阳不归,为亡阳症也。
发热为阳浮,而恶寒非阳虚矣。麻黄、桂枝,太阳阳明表之表药;瓜蒂、栀豉,阳明里之表药;小柴胡,少阳半表之表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