里有邪者,火扰于内,宜清里。必须破的而后用,又恐病危有所不逮,既不可不救,又不可失之苟且。
下利腹胀满,是里寒;身体疼痛者,是表邪。里有邪者,火扰于内,宜清里。
若太阳症失于散表,误用承气下早,不成上部结胸,阳邪内陷太阴,成腹满腹痛之症,脉必沉细而数,用桂枝芍药大黄汤。即或脉数发热,乃沉弦转阳,亦不主死。
大便秘结,杂症门有实秘、虚秘、风秘、冷秘、热秘、气秘、血枯之分;外感门,症分表未解、半表半里、表已解、表邪传里,治分应下、急下、微下、大下、可下、未可下、不可下、俟之蜜导等法。在杂症中,有脾肺心及肠胃五条;在外感门,惟手足阳明所主。
经曰∶呕多,虽有阳明证,不可攻,攻之为逆。总其名曰下血。
外感不语之症有五条,初起恶寒发热,失于发散表汗,不得发越,遂发烦热喘渴,误认里热,误投凉剂。余按仲景用麻黄汤治衄,乃是太阳经寒邪未散,脉浮紧之衄;东垣用黄芩芍药汤治衄,乃是表散血热,脉不浮紧而微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