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阳浮阴弱条,是仲景自为桂枝证之注释;血弱气尽条,是仲景自为柴胡证之注释。今呕而有脓者,此必内有痈脓,故曰不可治,但俟呕脓尽自愈也。
汗出而解者,从卫解也;衄血而解者,从荣解也。可见脉迟胃虚,不但下之无益,即发汗利小便之法,亦不可用,惟当用和法,如甘草干姜汤,先温其中,然后少与调胃微和胃气可也。
慎不可发汗,发汗则□语。观今病呃逆之人,与饮冷水则气自脐下冲上,出口而作格儿格儿之声。
若至七、八日,大便□,则为转属阳明,今既不□,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,必当自止,何也?曰一逆者,若汗、若下、若火也;再逆者,汗而复下,下而复火也。
阳明病,下之,其外有热,手足温,不结胸,心中懊□,饥不能食,但头汗出者,栀阳明经病下之,身热未除,手足温,不结胸者,是所陷之邪浅也。浮则无血,大则为寒,寒气相搏,则为肠鸣。
前牡蛎泽泻用散者,欲其恋肺而下水也;此理中用丸者,欲其温胃而收唾也。血属阴而为内守,故曰守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