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者不明其理,见其大烧,以为火旺,妄行攻下,客邪下陷,愈不得出,壅于胸膈,呼吸错乱,而喘证立生。予意此病治法,宜扶一元之真火,剑已散之阳光,俾一元气复,运化不乖,如术附汤,姜附汤,真武汤,桂苓术甘汤,附子理中汤,麻黄附子细辛汤,附子甘草汤之类。
伤于肝者,可与乌梅丸。设或无频动者,可用验胎法以验之。
但向医说,男女长幼之病,有半与病源相附会者,便可服药也。偏于左者,血虚风动也,主以四物加风药。
脏结无阳证,舌上苔滑,安静不渴者,不可下。 虽医书万种,其立正立言,是祛邪扶正。
气之升者宜降,泻其亢盛。邪火始能伤阴,真火实能生阴,此邪正关键,用药攸分区处,岂堪混淆莫辨。
夫唾水之病,多属胃冷。 各具真气,故曰真气寓于凡精凡血之中。